水气 三十二章

水气之病,阳衰土湿,气郁而水泛者也。或内停于脏腑,或外溢于经络,内则有气血之分。外则有风湿之辨。风湿之清浊不同,气血之上下异位,上下之界,以腰为准。腰上为阳,是谓气分,腰下为阴,是谓血分。气分之病,发其汗孔,血分之病,利其水道,而上下疏通,总以保中为主,中气轮转,血温而升则汗出,气清而降则便通。

盖水病不离气,气病不离水,气水一物,以上下而异名耳。中焦气水之交,所以降气化水,升水化气之原也,未有中气不败而气水独病于上下者。治水气之病,而败中气,则人亡矣。

后世庸工,加减八味之法,轻者偶服可愈,重病而久服之,以湿土而得地黄,未有不死者。俗子见其偶效,以为良方,误人甚多。八味之方,制于仲景,使其可以治水,仲景何以不用,而待下士加减乎!